新闻动态

NEWS

常用分析仪器术语解析之气相色谱法

气相色谱法(GC)是以气体为流动相的色谱分析法,主要用于分离分析易挥发的物质。


在药学和中药学领域,气相色谱法已成为药物含量测定和杂质检查,中药挥发油分析,溶剂残留分析,体内药物分析等的一种重要手段。在医药,石油化工,环境监测,生物化学等领域应用广泛。


• 气相色谱要求样品

气化,不适用于大部分沸点高和热不稳定的化合物,对于腐蚀性能和反应性能较强的物质更难于分析。大约有15%-20%的有机物能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。


• 气相色谱仪的组成

(1)气路系统

包括气源、净化器和载气流速控制。常用的载气有氢气、氮气、氦气。

(2)进样系统

包括进样装置和气化室。

a.气体进样器(六通阀)

试样首先充满定量管,切入后,载气携带定量管中的试样气体进入分离柱;

b.液体进样器

不同规格的微量注射器,填充柱色谱常用10μL;毛细管色谱常用1μL;

c.新型仪器带有全自动液体进样器,清洗、润冲、取样、进样、换样等过程自动完成,一次可放置数十个试样。

d.进样方式

①分流进样

样品在汽化室内气化,蒸气大部分经分流管道放空,只有极小一部分被载气导入色谱柱;

②不分流进样

样品直接注入色谱的汽化室,经过挥发后全部引入色谱柱。

(3)分离系统

a.色谱柱

填充柱(2-6mm直径,1-5m长),毛细管柱(0.1-0.5mm直径,几十米长);

b.温控系统的作用

温度是色谱分离条件的重要选择参数,气化室、色谱柱恒温箱、检测器三部分在色谱仪操作时均需控制温度。气化室保证液体试样瞬间气化;检测器保证被分离后的组分通过时不在此冷凝;色谱柱恒温箱准确控制分离需要的温度。

(4)检测系统

将色谱分离后的各组分的量转变成可测量的电信号;指标:灵敏度、线性范围、响应速度、结构、通用性。

a.通用型

对所有物质均有响应;

b.专属型

对特定物质有高灵敏响应。

①浓度型检测器

热导检测器:结构简单,稳定性好;对无机物和有机物都有响应,不破坏样品;灵敏度不高。

电子捕获检测器:对卤素、硫、磷、氮、氧有很强的响应;灵敏度高,可用于痕量农药残留物的分析;线性范围较窄。

②质量型检测器

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:典型的质量型检测器;通用型检测器(测含C有机物);氢焰检测器具有结构简单、稳定性好、灵敏度高、响应迅速、死体积小、线性范围宽等特点;比热导检测器的灵敏度高出近3个数量级,检测下限可达10-12g•g-1。缺点是对载气要求高,检测时要破坏样品,无法回收样品,不能检测永久性气体、水及四氯化碳等。

火焰光度检测器:一种对含硫、磷化合物具有高选择性的检测器。含硫、磷化合物在富氢火焰中燃烧被打成有机碎片,发出不同波长的特征光谱。

(5)温控系统

用于控制和测量色谱柱、检测器、气化室的温度,对保证色谱过程的正确运行至关重要。温度控制是否准确和升、降温速度是否快速是市售色谱仪器的最重要指标之一。温控方式有恒温和程序升温。柱温是影响分离的最重要的因素,其变化应小±0.1℃。选择柱温主要是考虑样品待测物沸点和对分离的要求。柱温通常要等于或略高于样品的平均沸点(分析时间20-30min);对宽沸程的样品,应使用程序升温方法。

(6)记录系统

用于记录检测到的信号,指从色谱柱流出的组分,经过检测器把浓度(或质量)信号转化为电信号,并经放大器放大后由记录仪显示和记录分析结果的装置,它由检测器、放大器和记录仪三部分构成。


• 固定相

(1)固体固定相

固体吸附剂;常用的有活性炭、硅胶、氧化铝和分子筛。优点是吸附容量大、热稳定性好、价格便宜;缺点是柱效低、吸附活性中心易中毒,使用前要进行活化。主要用于惰性气体、H2、O2、N2、CO、CO2和CH4等一般气体和低沸点物质。

(2)液体固定相

由载体和固定液组成;在使用温度下是液体,具有较低的挥发性和良好的热稳定性;对要分离的各组分应具有合适的分配系数,化学稳定性好,不与样品组分、载气、载体发生任何化学反应。

a.非极性固定液

主要是一些饱和烷烃和甲基硅油,它们与待测物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以色散力为主。组分按沸点由低到高顺序流出,若样品中兼有极性和非极性组分,则同沸点的极性组分先出峰。常用的固定液有角鲨烷(异三十烷)、阿皮松等。适用于非极性和弱极性化合物的分析。

b.中等极性固定液

由较大的烷基和少量的极性基团或可以诱导极化的基团组成,它们与待测物质分子间的作用力以色散力和诱导力为主,组分基本上按沸点顺序出峰,同沸点的非极性组分先出峰。常用的固定液有邻苯二甲酸二壬酯、聚酯等,适用于弱极性和中等极性化合物的分析。

c.强极性固定液

含有较强的极性基团,它们与待测物质分子间作用力以静电力和诱导力为主,组分按极性由小到大的顺序出峰。常用的固定液有氧二丙腈等,适用于极性化合物的分析。

d.氢键型固定液

是强极性固定液中特殊的一类,与待测物质分子间作用力以氢键力为主,组分依形成氢键的难易程度出峰,不易形成氢键的组分先出峰。常用的固定液有聚乙二醇、三乙醇胺等,适用于分析含F、N、O等的化合物。

e.固定液的选择

①按极性相似原则选择:极性相似,溶解度大,分配系数大,保留时间长;

②按官能团相似选择:酯类--酯或聚酯类固定液;醇类--聚乙二醇固定液;

③按主要差别选择:各组分间沸点是主要差别--非极性固定液;极性为主要差别--极性固定液;

④选择混合固定液:对于难分离的复杂样品,可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固定液。

(3)聚合物固定相

既可作为固体固定相,也可作为载体,又称高分子多孔微球。物质在其表面既存在吸附作用,又存在溶解作用。

a.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,表面孔径均匀;

b.对非极性及极性物质无有害的吸附活性,拖尾现象小,极性组分也能出对称峰;

c.由于不存在液膜,无流失现象,热稳定性好;

d.机械强度和耐腐蚀性较好,系均匀球形,在填充柱色谱中均匀性、重现性好,有助于减少涡流扩散。


• 载气种类的选择

检测器的适应性,载气流速的大小。


• 柱温的选择

(1)首先应使柱温控制在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(超过该温度固定液易流失)和最低使用温度(低于此温度固定液以固体形式存在)范围之内;

(2)提高柱温,可以改善传质阻力,有利于提高柱效,缩短分析时间,但降低了容量因子和选择性,不利于分离。一般的原则是在使最难分离的组分尽可能分离的前提下,尽量采用较低的柱温,但以保留时间适宜,峰形不拖尾为度;

(3)柱温一般选择在接近或略低于组分平均沸点时的温度;

(4)组分复杂,沸程宽的试样,采用程序升温。


• 载体和固定液含量的选择

配比:固定液在载体上的涂渍量,一般指的是固定液与担体的百分比,填充柱的配比通常在5%-25%之间。配比越低,担体上形成的液膜越薄,传质阻力越小,柱效越高,分析速度也越快。配比较低时,固定相的负载量低,允许的进样量较小。分析工作中通常倾向于使用较低的配比。


• 进样条件的选择

进样量应控制在柱容量允许范围及检测器线性检测范围之内。进样要求动作快、时间短;气化室一般较柱温高30-70°C。


• 提高色谱分离能力的途径

(1)塔板理论

增加柱长,减小柱径,即增加柱子塔板;

(2)速率理论

减小组分在柱中的涡流扩散和传质阻力,可降低塔板高度。


• 毛细管色谱柱的结构特点

(1)不装填料阻力小,长度可达百米的毛细管柱,管径0.2mm;

(2)气流单途径通过柱子,消除了组分在柱中的涡流扩散;

(3)固定液直接涂在管壁上,总柱内壁面积较大,涂层很薄,则气相和液相传质阻力大大降低;

(4)毛细管色谱柱柱效高达每米3000-4000块理论塔板,一支长度100米的毛细管柱,总的理论塔板数可达104-106。


• 毛细管色谱的优点

(1)分离效率高:比填充柱高10-100倍;

(2)分析速度快:用毛细管色谱分析比用填充柱色谱速度;

(3)色谱峰窄、峰形对称。较多采用程序升温方式;

(4)灵敏度高,一般采用氢焰检测器;

(5)涡流扩散为零。


• 毛细管色谱柱的类型

(1)涂壁毛细管柱

将固定液直接涂敷在管内壁上。柱制作相对简单,但柱制备的重现性差、寿命短。

(2)多孔层毛细管柱

在管壁上涂敷一层多孔性吸附剂固体微粒。构成毛细管气固色谱。

(3)载体涂渍毛细管柱

将非常细的担体微粒粘接在管壁上,再涂固定液。柱效较涂壁毛细管柱高。

(4)化学键合或交联毛细管柱

将固定液通过化学反应键合在管壁上或交联在一起。使柱效和柱寿命进一步提高。